1)1280°C/2 h + 1300°C/2 h + 1320°C/6 h,空冷(AC);
2)1140°C/4 h,AC;
3)870°C/24 h,AC。
-應變速率:1×10??/s;
-溫度:室溫(RT);
-測試樣本:啞鈴形平板試樣,標距長度 25 mm,截面 5×1.5 mm2;
(2)氫脆敏感性評估
-氫脆指數(HEI)計算:
-記錄斷裂應變、屈服強度及斷口形貌。
四、微觀結構表征
(1)初始顯微組織分析:
-SEM(Zeiss Gemini 300):觀察 γ/γ′ 相分布;
-HRTEM(JEOL JEM-2200FS):分析 γ/γ′ 界面晶格結構;
-APT(CAMECA LEAP 5000XR):元素空間分布及界面成分。
(2)斷口分析:
-SEM:觀察斷口形貌(滑移臺階、準解理面、微裂紋);
-Micro-CT:三維裂紋分布;
-EBSD/ECCI:裂紋附近塑性變形區及位錯結構。
五、氫分布與氫捕獲行為分析
-氫還原反應:AgBr + H → Ag + H? + Br?;
-銀顆粒分布分析(SEM-EDS),定位氫富集區域(γ 基體、γ/γ′ 界面)。
(2)熱脫附技術(TDS):
-儀器:JTF20A 分析儀,加熱速率 100–350°C/h;
-脫附峰擬合(Gaussian 分峰),計算氫脫附活化能(Choo-Lee 方程):
-真空層厚度:12 ?。
(2)計算參數:
-模型:VASP(PAW ,PBE-GGA 泛函);
-平面波截斷能:500 eV;
-k 點網格:7×7×2(Γ 中心)。
(3)界面結合強度分析:
-分離功(Wsep)計算(Rice-Wang熱力學理論);
-分析氫對 Ni-Ni/Ni-Al 鍵的影響。
七、數據分析與關聯性研究
(1)氫捕獲與力學性能關聯
-γ/γ′ 界面作為可逆氫陷阱的機理(界面錯配應力場)。
(2)氫脆機制驗證:
-HELP(氫增強局部塑性)與 HEDE(氫增強解聚)的協同作用;
-滑移帶-微裂紋-納米孔洞的演化路徑。
備注:實驗設計覆蓋氫捕獲行為、力學性能劣化機制及微觀結構演化的多尺度關聯,為開發抗氫脆高溫合金提供理論依據。
24H服務熱線:18510646412
地址:上海市閔行區虹梅南路986號
聯系人:楊工